作者/整理:杜克網絡 來源:互聯網 2019-03-15
解析:“碑”本來的意思是指沒有文字的堅石,作用之一是作為一種下葬工具。古時候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,這種大木叫做“豐碑”。這種特殊的葬禮規格,起初的適用范圍有嚴格限制,后來普通老百姓也學著用起了“豐碑”,即在墳前立起石頭。
解析:“七月流火”并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的像流火,而是指天氣逐漸轉涼。七月指的是農歷的七月。“火”指的是恒星大火星,“流”的意思是西沉。每年的夏末秋初,大火星會落向夜空的西邊,是天氣逐漸轉涼的征兆。
解析:“衣冠禽獸”一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。據史料記載,明朝的文官官服繡禽,武官官服繡獸。當時的衣冠禽獸是贊語,到了明朝中晚期,宦官專權,政治腐敗,“衣冠禽獸”一詞開始有了貶義。
解析:“跳槽”原來專指風月場中男女另尋新歡的行為,但不知從何時起,人們已經忘記了這個詞本來的用法,被大家拿來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。
解析:“勞燕”指的是“伯勞”和“燕子”兩種鳥類,跟“辛勞”沒有半點關系。“勞”和“燕”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。所以“分飛”是“勞燕”最常見的姿態,而不是“紛飛”。
解析:“莘莘學子”是一個組合詞,而不是一個成語。“莘莘”是一個疊字形容詞,表示眾多的意思。在“莘莘學子”前加“一大批”“許許多多”,或者在后面加“們”都是錯誤的。
解析:人們常說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平天下?有人望文生義的認為“平天下”就是平定天下,是和武力聯系在一起的,但這是誤解。“平天下”的意思是說“使天下平定”更接近于一種治國之道。
解析:“五毒”并非無惡不作的意思,原意是指五種主治外傷的藥性猛烈之藥,分別是:石膽、丹砂、雄黃、石、慈石,通過加工合成以后,藥性極其酷烈,是可以以毒攻毒的良藥。
解析:“凱”的意思是勝利,“旋”的意思是歸來,就是勝利歸來的意思,那么在前面加上“勝利”,或者在后面加上“歸來”都屬于畫蛇添足。
解析:杏林和杏壇只差一個字,意思卻相差甚遠。“杏林”是中醫界的常用詞匯,人們常常喜歡用“杏林春暖”來贊美醫術高超,醫德高尚的大夫。“杏壇”指的是孔子講學的地方,也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。
解析:“朕”這個第一人稱代詞,在秦朝之前,每個人都可以用。但自從秦始皇以后,“唯我獨尊”的統治者下令使得這個詞從此和普通人無緣。
解析:“闌珊”這個詞為零落之意,不用來表達燈火通明,興致很高。辛棄疾的“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”說的是,元夕的燈會高潮已過。燈火零零落落,游人稀疏,而相約的人還在等著他。有些人聚會時拿“燈火闌珊”來形容聚會氣氛很好,是不正確的。
解析:在“不足為訓”這個成語中,“訓”不能當做“教訓”解釋,而應該解釋為“典范、法則”的意思,所以很容易就斷定“不足為訓”的意思是不能當做典范或者法則。
解析:形容一個人讀書很多,知識淵博的時候,經常會用到“讀書破萬卷”,實際上萬卷書并沒有多少內容,因為“卷”本指串起來的竹簡,古人一卷書的篇幅,只相當于現代的一章。
解析:古體詩和近體詩是以唐朝為時間參照的一對概念,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“近體詩”。而把產生于唐朝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“古體詩”。近體詩大體分為兩種:一種是“絕句”每首四句;一種是“律詩”,每首八句。